北交所上市扩容与突破并行,投行纷争将起:"中申开东"格局谁破?

原创2023-11-18 02:31·叩叩财讯

 

导读:北交所改革红利的释放,虽可能并不会带来当年创业板、科创板开板之时引发各大中介机构重构市场秩序的机会,但能在缓解当下沪深IPO调控之下对投行业务冲击的同时,也给部分中小券商带来进一步夯实特色细分业务并实现“弯道超车”的可能。

 

本文由叩叩财讯(ID:koukouipo)独家原创首发

作者:纪沐阳@北京

编辑:翟 睿@北京

 

2023年11月17日,又一期“相约北交所-上市公司培育班”暨挂牌公司“护航”培训班在武汉成功收官。

 

这已经是自10月下旬以来在短短不到一个月中,由北交所主持召开的第三期相关主题的培训了。

 

以“为助力企业抓住改革契机,解决上市前规范性问题,实现高效顺畅上市”为目的的相关培训,主要面向拟上市公司及符合北交所财务条件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或相关负责人。

 

首期“相约北交所-上市公司培育班”是在2023年4月举办的。

 

从首期到第二期培训班的召开,中间足足相隔了半年之久。

 

然而,自2023年10月26日在苏州开启第二期培训班后,紧接着在二十日内,2023年第三期、第四期同系列培训班连续在各地开讲。

 

据叩叩财讯获悉,在第四期“相约北交所-上市公司培育班”刚刚完成武汉站的培训后,第五期“护航”又将紧锣密鼓地在一周之后的2023年11月23日于成都开班。

 

“培训班的目的除了帮助目标企业解决上市企业的一系列问题外,更能吸引到一大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一步了解北交所,并选择北交所挂牌”,一位曾参与过其中一期培训的地方证监局有关人士向叩叩财讯表示,“从近期相关培训召开的频次便可见,在沪深A股IPO放缓兼北交所深化改革措施落地的背景下,北交所也在加快扩容与突破的步伐。”

 

在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政策的不断优化之下,近期,北交所上市扩容与突破的确也是肉眼可见的成效显著。

 

沪深A股IPO申报自9月底断档至今,与此同时,北交所上市的申请不仅依然通畅,更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明显的增幅,在此期间,更有多家曾以沪深两市上市为目标的IPO项目纷纷转道投向北交所。

 

值得关注的是,日前,江苏万达特种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万达轴承”)的IPO申请正式被北交所受理,这也是首家挂牌不满一年即获北交所受理上市的新三板公司。

 

在万达轴承上市申请顺利获得北交所受理的几日后,2023年11月10日,北京市九州风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九州风神”)的北交所上市申请也正式被披露。作为一家曾经挂牌新三板并终止的企业,九州风神IPO被北交所受理的速度也创下了纪录——成为了新三板二次挂牌后最快申报北交所的企业(详见叩叩财讯相关报道《扛过现场检查,创业板IPO依然遭否!九州风神屈尊押宝北交所再战A股能否“封神”成功?抢占“天时地利人和”先机,内控有效性仍是关键》)。

 

无论是万达轴承还是九州风神的北交所申报的突破,皆是2023年9月证监会发布的《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即“深改19条”)中从投资端、交易端、企业端、中介端、产品端等各方面推出一揽子改革创新举措的落地。

 

在“深改19条”中,北交所首次优化了“连续挂牌满12个月”的执行标准以进一步加大对优质企业的支持力度。

 

众所周知,目前,申报北交所上市项目的前置必要条件即需“发行人为在全国股转系统连续挂牌满12个月的创新层挂牌公司”。

 

“深改19条”对相关规定优化后,明确“连续挂牌满12个月”的具体执行标准为:自公司股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开转让之日至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委员会召开审议会议之日,已满12个月;对于摘牌前已连续挂牌满12个月的公司,在二次挂牌后,发行人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委员会审议时无需再次挂牌满12个月。对于摘牌公司,“摘牌前已连续挂牌满12个月”的具体执行标准为:自公司股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开转让之日至公司股票终止挂牌之日,已满12个月。

 

“‘连续挂牌满12个月’的申报前置执行标准的优化,让北交所申报的渠道更为通畅,上市排队周期缩短在望,将大大增加对企业的吸引力。”一家国内排名前十的大型券商投行负责人士告诉叩叩财讯。

 

除了在申报时限上的突破,据叩叩财讯获悉,首例“H+北”的上市项目也正在提上议程,不日便可有所动作。

 

所谓“H+北”,即实现H股和北交所的两地同时上市。

 

自2023年6月29日,北交所与港交所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以来,外界便一直期盼相关项目得到实质性推进——根据相关备忘录,北交所和香交所将支持双方市场符合条件的已上市公司在对方市场申请上市。

 

2023年11月14日,也正是北交所开板届满两年之时,港股上市公司乐普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向中国相关监管机构申请约5426.8万股内资股(即全部现有已发行内资股)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基础层挂牌。

 

随后,乐普生物有关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承,其此次申请新三板挂牌的目的正是剑指北交所。

 

这也是首例以北交所为目的地的H股回归A股的案例。

 

眼见北交所扩容如火如荼,同样嗅到业务发展机遇的还有各大中介保荐券商。

 

“沪深IPO放缓后,北交所发展前景看好,内部已经明确要求重点关注北交所的潜在项目。”上述投行负责人士表示,北交所改革红利的释放,虽可能并不会带来当年创业板、科创板开板之时引发各大中介机构重构市场秩序的机会,但能在缓解当下沪深IPO调控之下对投行业务冲击的同时,也给部分中小券商带来进一步夯实特色细分业务并实现“弯道超车”的可能。

 

目前,在北交所IPO业务中,保荐份额排名前四的分别为中信建投、申银万国、开源证券和东吴证券。

 

随着北交所改革和扩容的进一步突破,“中申开东”的业务格局显然也正在迎来挑战。

 

1)突破!突破!直接上市政策待落地在望。

 

时间进入2023年11月以来,“突破”成为了北交所改革的关键词之一。

 

数量上,北交所上市的扩容趋势明显。

 

在自11月至今刚刚过去半个月时间里,已经有6家企业的北交所申请被正式受理,而去年整个11月,仅有3家企业申报北交所上市。

 

更能让市场感觉到增长潮涌的是更为庞大的北交所上市的“后备”力量,据叩叩财经统计,仅2023年11月以来,已经有超过20家企业明确以北交所上市为目的正式启动IPO辅导被获得监管层备案。

 

万达轴承和九州风神成为了北交所“深改19条”的首批获利者,其在改革新规之下突破北交所申报期限的纪录,也成为了后来者的风向标杆。

 

乐普生物以北交所为H股的回归落点,在进一步拓宽内地和香港“A+H”模式的惠及面的同时,也让更多港股看到了归A的又一种可能。

 

“在此之前,外界对北交所普遍的印象是市场估值低、挂牌企业基本面较弱、IPO融资规模小,但近期,一些北交所发行或申报的上市项目,也正在扭转外界的这一固有印象。”上述某地方证监局人士向叩叩财讯表示,一批如红东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红东方”)、九州风神、浙江海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昇药业”)等目前在北交所上市队伍中排队待审的企业,无论是企业的经营盈利状况还是此次IPO的融资规模,在沪深IPO的待审队伍中也不遑多让。

 

于2023年9月1日正式申报北交所上市的红东方,可谓是北交所不折不扣的“巨无霸”级上市项目。

 

在过去的三年中,主营草甘膦原药的红东方财务数据表现相当亮眼。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间,红东方分别录得营收5.92亿元、11.29亿元和19.15亿元,三年间复合增长率高达79.8%,同期对应扣非利润分别为0.6亿元、3.42亿元和7.35亿元。

 

本次北交所上市,红东方原本计划公开发行不超过 2553.3万股(未考虑超额配售选择权的情况下)以募集12.9亿资金。

 

但在经过北交所首轮问询后,红东方决定下调募资规模至10.91亿。

 

如果红东方此次北交所IPO一旦按计划成行,那么其势必将成为今年以来募资额度最大的北交所上市企业,也将成为北交所史上融资规模第二大的首发企业。

 

刚刚在2023年11月15日通过北交所上市委会议审核的海昇药业,其基本面也同样刷新外界对拟北交所上市企业的认知。

 

据海昇药业最新更新的IPO招股书(上会稿)显示,在2020年至2022年间,除了2020年期扣非净利润不足8000万外,剩下的两年皆连续过亿。且此三年中海昇药业的营收,皆在20亿规模以上。2023年上半年,海昇药业营业收入录得12.6亿,对应扣非净利润已超5360余万,继续连续实现过亿的突破,指日可待——不可否认,即使在沪深A股拟主板上市企业的待审队伍中,能达到海昇药业这一业绩水平的,也将被视为成功上市的种子选手。

 

刚刚递交北交所上市申请的九州风神,其实力也同样不可小觑。

 

两年前欲创业板上市遭否后,二次向A股发起冲击的九州风神选择了改道北交所。

 

看似上市门槛降低了,但九州风险的基本面和融资规模却似乎未有“懈怠”。

 

据九州风神最新向北交所刚刚递交的上市申请显示,此次再战A股,其计划在不含超额配售选择权的情况下发行不超过 1500.00 万新股,以募集5亿资金投向“马来西亚工厂建设”、“欧洲营销网络建设”、“惠州工厂智能化升级及新产线建设”、“研发中心建设”等四大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这一最新的上市计划与前次申报创业板时相较,在发行规模降低600余万股的同时融资额反而增加了4000余万。

 

据九州风神公开披露的数据显示,仅2023年三季度中,其便录得营收高达11.4亿元,归母净利润更是高达2.22亿元。

 

“并不为外界过多知悉的是,此前就已经有企业暗暗享受到了北交所的估值红利。”上述投行机构负责人向叩叩财讯透露,近期,北交所一些新股的表现,无论是在发行估值上,还是上市后遭受到的市场交易的追捧,都是远超过企业的预期的,如曾有一家拟科创板上市企业,在上交所审核受挫后,撤回申请转投了北交所怀抱,最终得以成功上市,在北交所融得的资金甚至达到过了计划科创板上市时的一倍有余。

 

2023年10月27日,于当日正式挂牌上市交易的阿为特,在挂牌当日表现惊艳了整个A股,以1008.33%的涨幅完成了其资本市场的首秀。这也成为了北交所首支“10倍新股”。

 

“北交所目前最为业内期待的政策非直接上市政策的落地莫属。”该投行机构负责人告诉叩叩财经。

 

北交所正在加快研究制定直接IPO的相关制度规则——这一消息是北交所总经理隋强在2023年10月17日召开的第十三届中国·武汉金融博览会上向外界透露的。

 

根据目前实施的《北京证券交易所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下称《注册管理办法》)规定,北交所的发行条件是发行人应当为在全国股转系统连续挂牌满12个月的创新层挂牌公司。

 

所谓的直接上市,即申报北交所IPO将可能与沪深IPO的申报类似,意味着部分符合规定的企业不再需要在新三板挂牌期满12个月的前置条件。

 

这一政策的突破,无疑将给企业更多的选择空间,也有利于北交所吸引更多优秀的企业。

 

不过,正如叩叩财讯早前相关报道所言,北交所考虑制定直接上市的政策,并非意味着新三板挂牌时限要求的取消,新三板挂牌企业和特定符合条件的企业直接IPO,将是北交所之后申请上市的两大并行路径(详见叩叩财经相关报道《北交所总经理隋强:正在证监会指导下,加快研究制定北交所直接IPO的相关制度规则》)。

 

虽目前北交所直接IPO的实用条件和上市标准仍在研究中,但有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向叩叩财讯透露,北交所直接IPO的条件,将从企业的资质、盈利能力、技术指标和市值等几个维度来制定。

 

“如果一切顺利,北交所直接上市相关政策最快将在2023年底前有所明朗。”上述知情人士早前也曾向叩叩财讯预测道。

 

“已经有不少企业前来向我们了解北交所直接上市规则的进度和可行性,有不少企业也在等待该规则的落地以择机选择启动上市申报的方式。”上述投行机构负责人坦言,其中相当部分是具备冲刺沪深A股创业板甚至是主板上市实力的企业,也有部分是早前沪深两市上市受挫的公司。

 

2)北交所保荐市场江湖格局纷争将起?

 

虽北交所上市也是投行重要的业务版图,但在开板2年以来,因北交所上市企业的融资规模较小,加之沪深两市IPO在注册制改革助力之下增长迅速且渠道通畅,北交所相关IPO保荐业务便成为了多家券商眼中的“鸡肋”,尤其是一些国内一线券商,在沪深IPO业务竞争激烈且耗费人力资源的前提下,对“回报率”并不高的北交所相关业务并不重视。

 

反倒是一些中小券商,难以在沪深两市较为成熟的IPO市场中与大券商们分庭抗礼,于是,布局并深耕北交所业务,成为了这些二三线券商的“特色”业务。

 

在沪深两市和北交所上市业务中皆交出了优异答卷的中信建投,则是国内投行中一枝独秀般的存在。

 

中信建投在沪深A股的上市保荐业务中的地位,已毋庸多言。

 

作为唯一一家能在沪深IPO保荐业务与国内A股“投行之王”中信证券分庭抗礼的中信建投,不仅曾是科创板IPO保荐江湖中人人称颂的“三中一华”中的“一中”之一,更是多年皆稳居于国内投行上市业务的前三甲排名中。

 

公开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10月31日,在今年前10个月中,中信建投以成功保荐25家企业实现沪深两市IPO的数量与中信证券一道并列国内投行首位,排在中信建投和中信证券之后的,为海通证券,当期完成了18家企业的IPO挂牌保荐。

 

在沪深两市稳固的“两中一海”格局,到了北交所却被彻底打乱——中信建投依然“鹤立鸡群”,但中信证券却再难称王,而海通证券,更是泯灭于众三四线券商的排名之中。

 

据叩叩财讯统计,自北交所于2021年11月15日正式开市以来,共有229家企业实现了北交所IPO上市,59家券商分别担任了这两百余家企业的IPO保荐工作。其中,中信建投以21例项目的成功数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则是申万宏源和开源证券,这两家保荐北交所企业上市的数量分别为20家和14家。

 

虽申万宏源与中信建投的在北交所IPO保荐业务的成绩差距颇小,但前者的储备项目却明显不如后者。

 

截止到2023年11月17日,由申万宏源担任保荐的北交所IPO在审项目仅剩3家,其中两家处于问询状态,1家已过会并提交注册尚待最终结果。反观中信建投,其还有10家保荐企业分别处于北交所上市的问询和受理阶段。

 

中信建投也是目前拥有最多北交所上市在审项目的券商,同样截止到2023年11月17日,北交所目前尚未获得注册最终结果的在审企业共有81家,其中属于中信建投的项目占比便达到了12.3%。

 

在沪深两市打得难分难解的中信建投与中信证券,在北交所中的地位可谓泾渭分明。

 

在过去两年中,中信证券仅成功保荐了9家企业登录北交所,在北交所IPO业务的国内券商中排名第7位。

 

此外,中信证券的北交所项目储备也明显不足,目前,其仅有1家项目排队待审。

 

近两年在沪深市场异军突起的海通证券在北交所IPO中的业务表现也可谓差强人意,其两年来北交所上市保荐项目的成功数仅为6家,目前也仅有1家待审项目处于问询中,这一成绩也让海通证券未能进入北交所业务券商排名的前十,甚至不及东吴证券、中泰证券、东北证券。

 

至于自诩“投行贵族”的中金公司,似乎依然未能吸取当年轻视创业板的教训,对北交所的“小项目”不屑一顾,两年来,仅担任了5家北交所上市项目的保荐人,其中4家目前已经完成注册,还有一家排队待审。

 

曾因抓住科创板开板的机遇跻身一线投行行列的华泰联合,作为“三中一华”中唯一的“一华”,在北交所IPO业务上更是羸弱,两年来,其仅成功保驾护航过一家企业于北交所上市,不过,华泰联合目前还有一例北交所上市项目处于待注册状态,还有一例正在问询中。

 

“无论是因科创板开板形成的“三中一华”保荐格局,还是目前稳固多时的沪深A股“两中一海”的铁三角,除中信建投外,其余四家目前虽在北交所保荐份额并不亮眼,但如果在市场和政策环境影响下,转而发力北交所,凭借多年的业务经验和积累下的人脉关系以及行业地位作为保障,相信在短期内都会有所突破,这就将势必对部分二三线券商在北交所的已有份额造成挤压。”上述投行负责人认为。

 

“当然,随着北交所的扩容,本身项目的总数也在增加,其中一些早前布局并深耕北交所业务的二三线券商,则很可能依靠精细化服务的特色业务,放大其中机会,从而真正实现弯道超车。”该投行负责人士补充道。

 

(完)

创建时间:2023-11-30 08:34
首页    财经政策解读    北交所上市扩容与突破并行,投行纷争将起:"中申开东"格局谁破?